古代人起名字所注重的,在现今是非常不同的。
在古代,命名是很严肃和庄重的事情,并非只是为了满足个人或表面的需求。
在中国古代,字、名、号、谥、讳等,是人们命名的基本形式。
字是父母为子女起的名;名是父母根据命理预测的名字;号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取得名号;谥是在一个人逝世后,依照其生前的殊荣和事迹为其授予的称号;讳则是指在某些场合下限制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名讳。
传统派的观点认为,起名字要善于发挥其实际寓意。
一般而言,姓的名字之中多含有“子”“儿”等字眼,这是为了寄托对儿子的殷切期望。
曾经,德高望重的儒者孔子对阮籍之名很不满意,认为这个名字有点太短浅,不符合阮籍之才。
他策划了一个谏迎竹褒老,当问及阮籍名字时,竹褒老的回答——“阮为温地之阮,籍者载籍天地之灵气”,令孔子大喜,称阮籍之名为“精名麟字”,由此足以看出,名字不仅仅是字面上代表一个人的身份,更是对其人格、才华、志向等多方面的描述。
虽然时代不同了,古人对于命名的看法或许已经被新思潮所颠覆,但是仍有很多人依照熟悉的方式来给自己或家人取名。
而取名的原理同古时一样,起名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,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实际惠及人们的名字。